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                                   。      小题2:俱怀逸兴壮思飞,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                                   。      小题2:俱怀逸兴壮思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                                   。      
小题2:俱怀逸兴壮思飞,                                   。
小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                                  。
小题4:                                  ,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题6:山回路转不见君,                                   。
小题7:野芳发而幽香,                                   。
小题8:田家少闲月,                                   。
小题9:鸡声茅店月,                                  。
小题10:苟全性命于乱世,                                   。
答案

小题1: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2:欲上青天揽明月
小题3: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4:长风破浪会有时
小题5:安得广厦千万间
小题6: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7: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8:五月人倍忙
小题9:人迹板桥霜
小题10: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10个小题只要结合上下文来填空即可,关键是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小题1中“燕”“勒”,小题2中“青”“揽”,小题3中“自缘”,小题5中“厦”,小题7中“繁”,小题9中“迹”,小题10中“诸侯”,这几个一定要注意书写。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举一反三
【古诗阅读】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小题1: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小题2:蒹葭凄凄,           。(《蒹葭》)
小题3: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小题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小题5:我想: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小题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7:《凉州词》(王之涣)中描绘了塞外荒凉、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小题8:《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                           。(晏殊《浣溪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小题1: 词人笔下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 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 有离宫。③元:同"原"。
小题1: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小题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 空1分)
小题1:            ,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2:           ,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3:           ,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4:人不寐,            
小题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
小题6: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可以"            ,         "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填《出师表》中的句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