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金陵三迁有感①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金陵三迁有感①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金陵三迁有感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小题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小题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答案

小题1: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小题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理解“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诗句可知,此时正处于南宋末年动乱之际,可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小题2:结合注释,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可以体会出尾句为全诗的中心升华,可从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诗句大意和思想感情等角度进行赏析。
点评: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诗句写了什么,与全诗内容有什么联系,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对诗句的理解就透彻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小题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小题1:诗人在什么地方会到了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对他有何托付?(2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云:比喻敌军。B.角:号角。
C.临:来临。D.声不起:声音不响。
小题2: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而悲壮的气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3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词的上片重在描写            之景,下片集中抒发          之情。(1分)
小题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