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小题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答案

小题1:破 深
小题1: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点评: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两句诗由远望收到眼前,把全景推向特写镜头。各注本对这两句的理解有分歧。焦点在于,究竟是谁“溅泪”,谁“惊心”。一种解释是诗人自己对花而溅泪,闻鸟而惊心。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花”,是“鸟”。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花、鸟本是自然物,现在由于诗人的特殊心境,把自己的感受移加到它们身上,觉得它们也通人情。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如同说“天地含愁,草木同悲”那样,写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表现当时遭受战乱之苦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不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就难以恰切形容。
点评: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诗歌赏析(6分)
阅读明·袁凯《客中夜坐》一诗,完成题目(6分)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注】①故园:故乡,家乡。             
小题1:诗人因看到“落而生哀思,更因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而添悲愁。(2分)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3:“雁”常是古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之一,请你再写出含有“雁”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
【注释】   ①嗔:(chēn)嫌怨。   ②焙:用微火烘。
小题1:三、四两句写了山农“       ”、 “       ”这两根劳动场面。(2分)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的赏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3必做,4、5任选一题)(6分)
小题1:足蒸暑土气,                         
小题2:                          ,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题3: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以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                                             。(用***的词中的句子)
小题4:《破阵子》中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的诗句:               ,               
小题5:诸葛亮在写自己在困难的情况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的句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小题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3: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4: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陆定一《老山界》)
小题5: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与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6: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                            ,也不会                          。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