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5分)夜 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小题1: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

古诗文阅读。(5分)夜 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小题1: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诗文阅读。(5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
小题1: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2分)第一句,从触觉角度感知衾枕之冷,可见雪大;第二句从视觉角度见窗户之明,说明雪大、雪深;第三、四句从听觉角度闻折竹之声,可知雪重。(“触觉”“视觉”“听觉”占1分,具体分析1分。)
小题1:(3分) 夜深了,仍时时传来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衬托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诗人彻夜无眠,透露了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孤寂心情。(结合诗歌内容1.5分,情感1.5分。)
解析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举一反三
默写填空(5分)
小题1: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小题2:《木兰诗》中体现战场生活中寒夜之艰苦的对偶句是                    ,
                
小题3:赵翼的《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结合全诗来看,诗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小题2:《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7分)
小题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波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嶂里,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8分)
小题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小题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4: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小题5: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高》)
小题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7: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李白在《行路难》中说过同样的话:“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28分)
(一)雨晴(王驾)(5分)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1:诗歌前两句                两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2分)
小题2: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