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

(3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
B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
C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
D三四两句虚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实写山中的春意。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答案

小题1:(2分)D
小题1:(1分)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或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解析
小题1:D三四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小题1: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
举一反三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 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⑦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⑨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⑩毅魄归来日,                  。 (夏完淳《别云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默写(6分)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⑵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⑶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⑸《论语》中讲明学习中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5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小题2:.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数声风笛离亭晚,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9)《〈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10)千里之行,                   。(课外积累)
(11)前事不忘,                   。(课外积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阅读《浣溪沙》完成小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小题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尾句反用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小题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B.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作者说的人生之“再少”,就是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
C.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D.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