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的感情。
2.“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答案
1.友人;李商隐;友人对李商隐的殷切思念
2.对现实的感受;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合三、四句来看,题中的“十五夜”应该是指哪个月的“十五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诗中用“地白”二字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这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体会“落”字的表达效果,将“落”改为“在”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第一、二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第三、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题。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写的是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请你把其余四座山写出来。
(1)西岳______________。
(2)中岳______________。
(3)南岳______________。
(4)北岳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用原诗句填空。)
3.诗题是“望岳”,诗中句句都突出了“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A.细望
B.俯视
C.远望
D.近望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4.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因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看似普通的字有着神奇的作用,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虽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木兰的自述,但它与木兰替父从军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很好地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六句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点。
D.“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对故居产生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作铺垫。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