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1-2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颈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早春的勃勃生机。
2.诗的尾联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找出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阅读古诗《蝉》,完成1~3题。

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课内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2)“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4)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5)“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6)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