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鲁人曹沬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鲁人曹沬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鲁人曹沬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小题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颜色不变(       )   (2)欲其约(       )
小题2:对画线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小题3:“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沬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小题1:(1)脸色 (2)通“背”,背弃
小题2:D
小题3:迫使齐桓公归还曹沬与齐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沬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的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颜色”为古今异义,“倍”是通假字,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自快”“信”“援”“与”,然后比较各选项,判断关键词语解释的正误。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短文,了解内容,针对问题搜寻有关情节,抓住关键句子来判断问题。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举一反三
对《社戏》、《安塞腰鼓》、《绝唱》、《在声音的世界里》、《摆渡》五篇文章体裁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 散文 小说 散文 小说?
B.小说 散文诗 小说 散文 寓言?
C.散文 散文诗 长篇小说节选 小说 短篇小说?
D.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哲理散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B.《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解释。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4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贤于材人远矣(     )
小题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闻之也/久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父利其然/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康海救友》,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之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
【注】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③非:除非。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而良友(         )              (2)明日辄赦出之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瑾其文名
A.天下事为己任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盖诱敌D.实奇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德 涵 必 不 屈 瑾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康海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