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6分) 小题1:阅读《草房子》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3分) 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

名著阅读。(6分) 小题1:阅读《草房子》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3分) 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名著阅读。(6分)
小题1:阅读《草房子》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3分)
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
在这冰天雪地,一切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
佛都是活的……
选文中的 “他” 是_______ (填人名), 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名著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尽管耳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B.《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后离开了他。
C.《水浒》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刑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

小题1:细马  给邱二爷治病
小题2:C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根据《孤独之旅》,了解曹文轩和《草房子》。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这里C中应是“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
举一反三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呼其子之曰(教诲)B.闻自投地(不久)
C.乃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强盗)
小题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琢 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巧矣。子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衣裳同舍生皆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之堂背且焉土石(《愚公移山》)
C.子之技巧矣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子不范金琢玉吏呼一怒(《石壕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小题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之不以其道(  )
(3)许焉                 (  )     (4)汪汪之声不(  )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①虽有千里能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②若而不收养
小题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村 陌 有 犬 为 人 所 弃 者 张 元 见 之 即 收 而 养 之。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小题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以金钗                ②人皆其精练               
用矛                  乘隙也                 
小题2:用“/”划出句子的停顿。(每句标出一处)(2分)
①远 近皆 服 其 能                 ②遂 曳 矛 而 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小题4:甲文中的喻皓和乙文中的弓手的共同点是              ,根据乙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17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诣   (2)固    (3)亡    (4)故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仅划一处)。(2分)
(1)其实味不同    (2)烛邹之罪有三
小题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小题4: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          ”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小题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