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

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弓矢   (           )     (2)非良材   (            )
(3)能遍知乎   (           )     (4)延见     (            )
小题2: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2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小题3:阅读这个语段,说说唐太宗因为什么而改变了施政方案?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4分)
答案

小题1:(1)喜好(2)都(3)难道(怎么、哪里)(4)屡次
小题2: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
小题3:因为工匠的话而引起对治国思考(因为以前对弓的误判而引起的对治国的思考); 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字在这里是“爱好”的意思。“数”是屡次,一定要记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邪”“虽”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全文大意,从文中选取有效信息。然后评价。
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
核工记
〔清〕宋起凤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株。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垛子。②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和尚。③小陀(tuó):小和尚。④浮屠:宝塔。⑤舣(yì):船靠岸。⑥半规:半圆。
小题1: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延纳/状B.距/滩半黍
C.舣舟处/当寺阴D.杂疏/星数点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长五分(  )          (2)雉历历可数(  )
(3)松下凿双(  )       (4)睡足兴乃尔(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松外东来一衲,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文中介绍的桃坠雕刻的内容取唐诗《枫桥夜泊》之意。前半部分表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后半部分通过    表现“夜半”,通过    人的形态让人联想到“钟声”,通过    点明是“客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共14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陈王跪谢,遂不为顾。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硃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三》)
注:①[怙]依靠。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③[发舒]放纵。④[颛]通“专”,专擅。⑤[苛察]苛刻纠察(同僚的过失)。⑥[弗]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已失期 (         )         ⑵乃丹书帛曰“陈胜”(         )
说陈王曰(         )         ⑷诸将地至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天下苦秦久矣。⑵由是无亲陈王者。
小题3:【乙】文“妻之父”为什么“遂不为顾”呢?(3分)
小题4:综合【甲】【乙】两文,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芮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①于王,王必信之,是贾②祸也。”弗听,⑧卒献之。
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④诸王,曰:“伯也隐。”王怒⑩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⑤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节选自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
[注释]①晓:嚷叫。②贾(gǔ)“买”的意思再次引申为招致。③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④谮:诬陷,中伤。⑤渎:通“黩”,贪污。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 王欲无(      )  (2) 贾祸也(      )
(3) 献之(     )     (4) 遂谮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A.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D.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小题4:故事的结尾芮伯被逐,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 (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送之    ②礼愈   ③邻居有烛而不     ④遂成大学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小题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4分)
甲文:(1)                         (2)                             
乙文:(1)                         (2)                             
小题4:
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说说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1)                  (2)                  (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明臣言行录》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学(        )            ②录毕,送之(         )
慕圣贤之道(            )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小题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B手自笔录,计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食不能尽其材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