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

(9分)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选自《战国策》)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蔽:                         (2)烛:                  
小题2:对划线的句子“有说则可,无说则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
B.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死!
C.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
D.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还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死!
小题3:复涂侦用什么方法劝谏卫灵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1)蒙蔽   (2)照亮
小题2:B
小题3:复涂侦借助太阳能公平的照亮天下人,灶君只是照着前面的人而照不到后面的人的区别劝谏卫灵公(2分)。这样做能委婉的指出国君受到蒙蔽,从而劝谏国君远离小人(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君之势以左右”中“蔽”是蒙蔽的意思,“并天下者也”中“烛”是照亮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有说”“无说”“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死!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采取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句子,确定答案。从文章“日,并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可以看出,复涂侦借助太阳能公平的照亮天下人,灶君只是照着前面的人而照不到后面的人的区别劝谏卫灵公。这样做能委婉的指出国君受到蒙蔽,从而劝谏国君远离小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剧中的意思。(4分)
公将之()  望其旗()
天下莫能当() 秦悉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2分)
小题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面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徐公来,视之(仔细)徐公何能及君也(有什么才能)
B.其妻曰(对……说)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于是入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朝见)
D.时时而进(间或,偶尔)皆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题3: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邹忌从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得到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B.全文情节完整,按“比美悟理”——“进谏”——“纳谏”——“齐国大治”的顺序,环环相扣。
C.文中通过细节和肖像、对话描写来刻画邹忌的形象,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D.语言精练,繁简适度,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只是文字上略有变化。
小题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B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D.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斗***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有裘葛之遗,无冻馁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告之。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①凡所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开张圣听《出师表》
B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②黑而白章
C ①流辈甚称贤; ②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 ①色愈恭,礼愈 ②余人各复延其家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但有冻馁之患。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小题4:(3分)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                对比,说明                        
的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加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         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