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⑥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 ③既:尽,完了。 ④济:渡过。 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⑥陈:同“阵”,摆好阵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彼竭我盈 ②请击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问其故及其未既济也 | B.登轼而望之既济而未成列 | C.未可高可二黍许 | D.公与之乘车六七百乘 |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4: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 。(2分) 小题5: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
答案
小题1:①充满。 ②代词,指楚人。(2分) 小题2:A.(2分) 小题3:(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再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2分) 小题4:作战时要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避其锋芒,后发制人),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1分);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分)。(共2分) 小题5:鲁庄公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用人不疑(1分);而宋襄公不听取子鱼的正确意见,错失战斗的良机(1分)。(共2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之”的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代词,代人;B:表承接/表转折;C:可以/表大约;D:乘车/辆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下”“ 轼”等重点词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5: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围绕“鲁庄公虚心求教、宋襄公不听劝谏“来组织答案。 |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 B.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 |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 (4分) ①诸子禽之 禽: ②汝素寡悔 素: ③问其所欲 欲: ④卒为良民 卒: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②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③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小题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悟。(4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②,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吕马童:秦末人,少与项羽有旧,归汉为郎中骑将。③面:侧面以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持短兵接战。 ⑵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忍杀之,以赐公以其境过清 |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籍独不愧于心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 D.乃自刎而死环而攻之而不胜 |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小题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 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动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小题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