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寡人矣  (2)天下缟素 (3)晏子将使楚 (4)吏二缚一人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小题3: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如何回应的?可见唐雎是怎样一个人?(4分3+1)
小题4: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小题5:这两则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4分)(1)明白 (2)穿着白色的丧服 (3)派遣 (4)往、到
小题2:(4分)(1)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2)(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小题3:(4分)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想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3分)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分)
小题4:(3分)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2分) 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1分)
小题5:(2分)甲文:示例1: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应不谓强暴,敢于斗争。 示例2:面对别人的要挟、淫威,要针锋相对,有勇有谋。 示例3:为维护国家利益,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乙文:示例1: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自己要有本领。就像晏子,用自己的口才、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使楚王不敢轻视。 示例2:面对强权,要有大无畏的精神,遇事要随机应变,灵活机智。(以上是从晏子方面谈的启示,还可以从楚王方面来谈启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缟素”一词是名词动用。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布衣”要意译,“免冠徒跣”要一字一义的翻译清楚,“徒”“实”“抢”要解释准确,“耳”的语气要译出来,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情节的发展找到文中唐雎所说的话,从“忠”“智”“勇”几个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情节的发展找到文中描写秦王言行的语句,尤其是抓住秦前后的变化,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5:
试题分析:可结合两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联系生活实际,从遇事沉着冷静,运用机智战胜困难这方面来感想。
举一反三
阅读《公输》选段。(16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邻有舆而欲窃之(       )(2)荆之地五千里(         )
(3)公输盘(       )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虽杀臣,不能绝也。                                        
小题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梁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类比手法,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2分)
小题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4分)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2分)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1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吴广爱人 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4: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2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小题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刘温叟以德义世其家,当时推服。博学纯厚,动必由礼。父讳岳,温叟终身不听丝竹。尝令子药,有天灵盖,温叟见之,亟令致奠埋于郊。为御史①中丞,家极贫。时太宗尹京②,知其贫,致五百千以赠温叟。温叟拜受,以大匮③封贮御史之西廊。或有诘之者。曰:“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拒之则失敬;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④也?”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二)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⑤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注】①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②尹京:做京城府尹。太宗与下文的晋王为同一人。③匮:同“柜”。④流品:官阶、等级。泛指现职官员。⑤怀璧:怀藏美玉,比喻多财招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尝令子药(掺合)B.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自己)
C.太祖在官渡,表天子歆(征讨)D.始交好曹公,分义未(牢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亟令致奠埋郊三顾臣草庐之中
B.大匮封贮御史之西廊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众各留所赠,而服其德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D.使仆得将军效心是以众议举宠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也?
②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小题4:刘温叟与华歆都不拿别人赠送的财物,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美德?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内容理解(4分)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