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的大臣④趋:快走。
小题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
小题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使乐羊伐中山,之(     )  ④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小题4: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的异同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①方式相同处:                                                                 
②方式不同处:                                                                     
③规劝结果:                                                                        
答案

小题1:(2分)(1)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小题1分,计2分)
小题2:(4分)(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克:战胜(4)反:同“返”,使……返回(答“返回”也可)(每小题1分,计4分)
小题3:(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
小题4:(5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注意“反”准确的说是“使动用法。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举一反三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4分)
(1)耕之垄上(            )      (2)天下秦久矣(            )
(3)为天下(           )      (4)固以之矣(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2分)
(1)                           (2)                     
小题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6分)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1)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2分)
                                                                                   
(2)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3)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贻以金钗D.卷石底以出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众皆泰之义 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于义兴 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得京书   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  讫: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小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小题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延(        )  (2)书(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小题4: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2分)
小题5: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韩 偓 辞 相
王定保
韩偓,天复初入翰林。其年冬,车驾出幸凤翔,偓有扈从之功,返正初,帝面许偓为相。奏云:“陛下运契中兴,当复用重德,以镇风俗。臣座主右仆射赵崇,可以副陛下是选。回臣之命授崇,天下甚幸。”帝甚嘉叹。翌日,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时梁太祖在京,素闻崇轻佻,赞又有嫌衅,乃驰入请见,于帝前,具言二公长短。帝曰:“赵崇乃韩偓荐。”时偓在侧,梁王叱之。偓奏:“臣不敢与大臣争。”帝曰:“韩偓出。”谪官入闽。
[注]①天复:唐昭宗年号。②车驾:皇帝外出所乘的车马,此指皇帝。天复元年,宦官韩全诲等劫昭宗至凤翔,依凤翔节度使李茂贞。③扈从(hù zòng):皇帝外出时随从护驾。④返正:指天复二年朱全忠围攻凤翔,打败李茂贞,劫昭宗回长安。⑤运契:运合。中兴:复兴。⑥座主:唐代进士对主考官的敬称。⑦副:相称,符合。⑧制: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⑨梁太祖:五代时后梁开国皇帝朱温。⑩嫌衅:不睦。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A.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B.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C.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D.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乞(       )       (2)寻(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乃驰入请见,于帝前,具言二公长短。
小题4:从选文看,韩偓力辞宰相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5:韩偓所推荐的人为什么会遭到梁太祖的反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小题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悉以之(      )
(3)其谁可之(     )              (4)国人称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小题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