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小题。(2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小题。(2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小题。(22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赋其二
(2)今吾为之十二年
(3)盖一岁之死者二焉
(4)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   )
A 悍吏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心          B 殚其地之——郭相扶将
C 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 鸡狗不得宁焉——我之死,有子存焉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小题4: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小题5:第四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分)
小题6: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答: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                                                   
第二次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                                                       
第二次:                                                                         
答案

小题1:(1)每年(2)继承(3)冒着(4)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小题2:D
小题3:(1)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軎,那么早已经因苦不堪了“
(2)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小题4:D
小题5: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小题6: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
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岁”放到语境中,应译为“每年”。“嗣”与现代汉语有相似之处,应译为“继承”。“犯”根据语境,可用“冒着”代替。“俟”是“等,等待”的意思。
小题2:A 主谓之间∕助词  B 名词∕动词   C 恢复∕再  D 即使。比较之后,可把正确答案D选择出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向”“病”“ 是”, “向”“病”都是古今异义词,“向”译为“从前”。“病”应译为“困苦不堪”。“是”在文言文中大多是代词用法,此处亦是代词,应译为“这”。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其土之有”译为“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不正确,应译为“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所以全句的意思是“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小题5:找到第四段,根据题干中的“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对比”等应找出写蒋氏的“安宁”的句子,即语段呈现出的“熙熙而乐”。
小题6:根据语段中我与蒋氏的对话可知,蒋氏第一次 “戚”, 是因为“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他为自己工作的艰险,生命没有保障而忧伤;第二次“戚”, 是因为我所说的“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的话,表明他怕失去捕蛇的工作而恢复纳税,那样,他的生活会更加困苦不堪。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的工作之险,遭遇不幸而悲伤。第二次“悲”,结合后文的议论可知,是为统治者暴政、广大人民的不幸而伤悲。
点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要做到识记。提取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干,找准范围,定位准确。对于文章的理解,务必找到相关的语段或语句,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分析,不可无中生有。
举一反三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语段,完成小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4分)
已失期                     ③为天下唱                    
②楚人                    ④置人所鱼腹中              
小题2:下面划线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B.怅恨久
C.燕雀安知鸿鹄志哉D.楚人怜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4: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作用是:(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口技》一文,完成小题。(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会宾客大宴(        )           (2)满坐寂然(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小题2:用“/”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小题4: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三个场景内容,请概括。 (2分)
(1)一家四口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                         
(3)                         
小题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B.② ④ ⑤C.① ② ④D.① ② ⑤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小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义:    ②辄以水沃面 义:    ③食不给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义:
小题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小题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   顾              ②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茅栗以往   袖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小题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小题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