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驱蚊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

童子驱蚊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童子驱蚊
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又唯而入,逾瞬而出。曰:“犹有一二蚊之遗者,已尽扑之矣,果无遗蚊也。”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陈子怪其也。(              ) (2)使童子而扑之。(          )
小题2: 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小题3: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请你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快(2)仔细看。
小题2:(3分)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小题3:(3分)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小题4:(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尽职尽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疾有①病;②厌恶、憎恨;③妒忌;④快、急的意思。瞩是注视,看的意思。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先想一想课内有没有学到这个词语的解释。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注意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之等在其后划分停顿。
点评:断句有一个原则是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小题3:试题分析: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是因为他没有一心一意做事。用原文回答就是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读懂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可以得出本文的启示。
点评:说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要在读懂文言文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和生活实际来谈。谈启示不能脱离原文,不能随意谈。本文讲的是做事要一心一意,就要从这个方面来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
④黜责:贬谪责罚。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朕未黜责一人 (   )    ⑵自不谕其 (   )
⑶不肖者则之   (   )      ⑷自古皆中华(   )
小题2: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正直之士比肩朝 吾祖死是(《捕蛇者说》)
B.诸公各率意实言之不物喜(《岳阳楼记》)
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怀其西南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D.自古帝王平定中夏 乘奔御风(《三峡》)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2分)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分)
                                                               
⑶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李世民是一位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4分)
(1)猎者其孤             (2)如这五年     
(3)之                      (4)老者家壁立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女远适他乡徐庶与亮友善
B.老者暴亡者过半
C.乃俱吾谁与
D.仍牢守宅彼竭我盈,克之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根据以下诗句,回答问题:(3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小题1:这首小诗出现在五四运动后,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1分)
小题2:小诗以__________为喻阐释了一个的哲理,即_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段文言文,完成题。(16分)
赵且①伐②燕。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 蚌方出曝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⑨,以弊⑩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且:副词,将要。②伐:讨伐,攻打。③苏代:战国时期的辩士。④惠王:赵惠文王。⑤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⑥曝(pù):晒太阳。⑦鹬(yù):水鸟名,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⑧禽:同“擒”,捕捉,抓住。⑨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⑩弊:同“蔽”,蒙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
(1)蚌出曝而鹬啄其肉             (2)蚌合而拑其           
(3)今日不                       (4)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     _ ,     _ 。文中苏代借用故事劝说
赵惠文王有什么好处?(3分)
                                      _                                         
                                      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2分)
许允之妻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注释】①郎:职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 ②虎贲(bēn):武士。 ③收:逮捕,拘押。④妇:指许允的妻子。 ⑤语出《论语•子路》。 ⑥不:同“否”。
小题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主可以理夺(       )(2分)
(2)下列“寻”与“勿忧,寻还”中的“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吴二陆
B.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未果,病终
D.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线词语的含义。(3分)
尔所知           
小题3: 许允最终获释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 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允接受魏明帝质问时巧妙应答,显示出他的才情。
B.许允是听从他妻子的劝诫后在举贤能时任人唯贤的。
C.从许允之妻的言行中看出她机智聪明与不凡的气度。
D.许允的妻子是一个擅长“作粟粥”并料事如神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