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12分)许允之妻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④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⑤

阅读下文(12分)许允之妻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④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12分)
许允之妻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注释】①郎:职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 ②虎贲(bēn):武士。 ③收:逮捕,拘押。④妇:指许允的妻子。 ⑤语出《论语•子路》。 ⑥不:同“否”。
小题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主可以理夺(       )(2分)
(2)下列“寻”与“勿忧,寻还”中的“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吴二陆
B.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未果,病终
D.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线词语的含义。(3分)
尔所知           
小题3: 许允最终获释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 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允接受魏明帝质问时巧妙应答,显示出他的才情。
B.许允是听从他妻子的劝诫后在举贤能时任人唯贤的。
C.从许允之妻的言行中看出她机智聪明与不凡的气度。
D.许允的妻子是一个擅长“作粟粥”并料事如神的人。

答案

小题1:英明(2分)    C (A、乃入吴寻二陆:找寻;B、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寻求;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2分)   
小题2:推荐你所了解(的人)(3分,“举”、“尔”、“知”各1分)     
小题3:许允听从他妻子的劝诫,当魏明帝核问他时用道理去告白、争取,而不是用感情去求助(2分)   
小题4:C(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明主”之“主”指的是皇帝,所以“明”是“英明”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浅显。学习古文,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要有所记忆,比如“主”“君”之类常用词的含义,了解这些常识性知识,对解答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小题2:
试题分析:古文中,“寻”有“寻找”和“最终”两个意思。A、B、D三句中的“寻”都是“寻找”的意思,C句中的“寻”与例句中的“寻”意思相同:最终。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一定了解例句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古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很多的,学习里要注意归纳记忆,反复识记,加深印象。
小题3:
试题分析:“举”,推举,“尔”,你,“知”,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语句短小,意思明了。翻译文言句子,先要搞清句子字语的意思,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译句要通顺,不要违背原句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本文记述的人物是从许允之妻,通过她的言行表现她的机智,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记述事件,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个选项都是选文的内容,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存在障碍,不容易分清内容的主次,这就要求学生多阅读古文,学习时多思考,多训练,积累经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12分)
楚威王闻庄周贤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     ②亟:通“急”,赶紧     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羁:羁绊、束缚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3分)
⑴ 使使千金迎之 (    ) (    )
⑵ 子亟(    )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小题3: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4: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恰当的(    )(3分)
A.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而成为祭品。
B.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C.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D.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字词。(4分)
宫妇左右莫不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    
小题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根据选文看,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主要有哪些因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ƒ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注释】事言时政,指官职。 ‚泾原,地名。ƒ帅,同“率”。④坐,因为。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3分)
师中宰相        以为非布衣所        由是知名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3分)
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小题3: 你认为十五岁的李师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段有关晏子的古文,回答小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市租:税款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
(1)缚者曷为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盗( )               (2)其实味不同( )
(2)寡人反取焉。( )     (4)晏子( )
小题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小题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题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其塔动(                      )
②便实之(                       )
③人皆其精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3:《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