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字词。(4分)
宫妇左右莫不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    
小题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根据选文看,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主要有哪些因素?(2分)
答案

小题1:偏爱、当面指责、使……听到、偶尔,间或
小题2:满一周年之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小题3:要点:(1分)有邹忌这样善于思考和进谏的谋臣;(1分)齐王身为君主,能虚心纳谏并果断付诸行动(或积极实行改革等)。(注意题目中的“主要”一词,学生若只答邹忌忠君爱国、臣民积极进谏,不给满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私、间”都是古今异义的字,也是注解中的重点字,平时要积累。“面刺”即当面指责,其中的“刺”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闻”要译为使动用法。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期年”等。“期年”是应译为“满一年”。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对语段的理解、尤其是第二段,我们不难知道,原因应是两方面的,一是群臣进谏的结果,一是威王纳谏的结果。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考虑时要周全,不可偏颇。同时分值的设置也要引起重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ƒ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注释】事言时政,指官职。 ‚泾原,地名。ƒ帅,同“率”。④坐,因为。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3分)
师中宰相        以为非布衣所        由是知名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3分)
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小题3: 你认为十五岁的李师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段有关晏子的古文,回答小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市租:税款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
(1)缚者曷为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盗( )               (2)其实味不同( )
(2)寡人反取焉。( )     (4)晏子( )
小题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小题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题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其塔动(                      )
②便实之(                       )
③人皆其精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3:《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4分)
①惶惶于阡陌间                阡陌:       
②遂焉                      许: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2分)
(3分)
A.关爱动物的人。B.知恩图报的人。
C.易于感动的人。D.重视亲情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1)炀帝意犹不(   )  (2)遂灭亡(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      、      的君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