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1)炀帝意犹不(   )  (2)遂灭亡(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      、      的君王。(4分)
答案

小题1:(1)满足(2)导致(招引)(引来)
小题2:  D
小题3:)百姓不堪
小题4: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足”在文言文中是多义字,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满足”。“致”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即“导致”。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另外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也是不错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安乐”。“”根据语境推断,在句中应译为“于是”,“安乐”是安居乐业的意思。把这几个字词的意思连缀起来,故应选择D。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是审题的要点,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是“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灭亡”由此可知,“遂灭亡”之前的语句就是答案,即“百姓不堪”。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哪些优秀品质”是审题的要点,寻找范围是正确答题的保障,答案应在选文后半部分寻找,即“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知,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等加以推断。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②王曰:“弃之。”
③曰:“士师不能治土,则如之何?”
④王曰:“已之。”
⑤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⑥王顾左右而言他。
小题1: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2分)
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小题3:齐宣王对孟子最后一问的表现是“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   ,从中表现出齐宣王   (写出一点即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商陵君豢“龙”
刘基《郁离子》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商陵君: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③抶(chì):用鞭、杖或竹板之类的东西打。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遂而神之( )     (2)左右报( )
小题2:对画线句“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温顺地对待它。
B.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训练它。
C.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使它顺从。
D.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慢慢熟悉它。
小题3:阅读《商陵君豢“龙”》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比较集中的启示有两点,请你概括文中得出这两点启示的相关内容。(6分)
⑴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身之祸。      
⑵启示二: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   会:         
(2)以数谏故   数:         
(3)楚人怜之   怜:         
(4)所罾鱼腹中 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小题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
小题4: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小题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小题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具答之B.水陆草木之花
C.大道之行也D.何陋之有?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小题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梵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其塔动   (            )②吾剑之所从坠(          )
乘奔御风 (            )④项为之      (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履:郑人有欲买者人其板
B.于:其剑自舟中坠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之:至市钱帅登
D.以:何不试之足乃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4:上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找出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说说表现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