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商陵君①豢“龙”刘基《郁离子》有献陵鲤②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商陵君①豢“龙”刘基《郁离子》有献陵鲤②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商陵君豢“龙”
刘基《郁离子》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商陵君: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③抶(chì):用鞭、杖或竹板之类的东西打。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遂而神之( )     (2)左右报( )
小题2:对画线句“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温顺地对待它。
B.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训练它。
C.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使它顺从。
D.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慢慢熟悉它。
小题3:阅读《商陵君豢“龙”》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比较集中的启示有两点,请你概括文中得出这两点启示的相关内容。(6分)
⑴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身之祸。      
⑵启示二: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答案

小题1:⑴跟着,跟从  ⑵跑
小题2:C
小题3:(6分,每空3分)⑴商陵君将穿山甲当作龙,等到真龙来了则用穿山甲喜欢的食物喂它,结果自取灭亡。⑵告诉商陵君这不是龙的真话的人被鞭打,而迎合商陵君的人使得他更加不辨真相。(意到即可)(找到具体的内容2分,语言表达通顺清楚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从的意思有: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副,与“正”相对等,在这里是跟随,跟从的意思。走在古文中的意思多是“跑”的意思,在这个句子中也是跑的意思。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如在《小石潭记》中学过“隶而从者”这里的“从”是跟从、跟随的意思。可以联想到这一句来解释遂从而神之中“从”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这个词语关键是对“豢”、“驯”的解释。“豢”是喂养的意思、“驯”是“驯服、顺从”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命题者已经给了读完文章后的启示,要求根据启示从文章中找到依据。这就要清楚得到的启示,是如何得来的。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身之祸。从“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对句子进行翻译,可得到答案。启示二: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理解“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而神之。”可得到答案。
点评:一般的题目都是要求读完文章谈启示,此题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题型,先给结论,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在文章中找到依据。文言文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   会:         
(2)以数谏故   数:         
(3)楚人怜之   怜:         
(4)所罾鱼腹中 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小题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
小题4: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小题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小题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具答之B.水陆草木之花
C.大道之行也D.何陋之有?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小题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梵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其塔动   (            )②吾剑之所从坠(          )
乘奔御风 (            )④项为之      (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履:郑人有欲买者人其板
B.于:其剑自舟中坠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之:至市钱帅登
D.以:何不试之足乃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4:上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找出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说说表现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                        
目的: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  释:              
(2)其风土                  咨: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2分)
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小题3: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