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 【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王旦,谥号文正。 ②归第:回家。 ③酝:酒。 ④却:去掉。 小题1:解释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 (2)即欲持去 (3)问其故 小题2:翻译画线句。(2分) 左右具道所以然。 小题3:本文表现了王文正怎样的品质?(2分) |
答案
小题1:①他(王文正) ②离开 ③原因 小题1:近旁侍者向王文正详细讲述这样的原因。(2分) 小题1:为人豁达(宽宏大量)(2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其在这里是代词,代指他(王文正),其还有“那”的意思,如“其人视端容寂”。去在古代多是离开的意思,故是原因,缘故。 点评:要确定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左右”是近旁侍者,具是详细的意思,所以是“……的原因”,然是这样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句式一致。 小题1:试题分析:从“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可以看出王文正能宽宏大量,为人豁达,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结合人物的具体言行来分析。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本文中“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王文正能宽宏大量,为人豁达,不计较别人的过失。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 |
举一反三
范滂传(1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②厉:磨练。③掾属:下属的官。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⑤猥:众多。⑥叨秽:贪污腐败。⑦简札:指奏章。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⑩塞:消弭,平息。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土砾凸者为丘 | B.以其境过清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诣狱 ⑷引与俱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2分)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 | D.非士之怒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小题2: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 C.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 (2) 管仲囚焉 ( ) (3) 鲍叔既进管仲 ( ) (4)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小题3:根据选文说说鲍叔牙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 |
唐雎不辱使命(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⑴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 ⑵非若是也 ( ) ⑶长跪而谢之曰 ( ) ⑷寡人谕矣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分) ⑵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小题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这一神态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4:唐雎、专诸、聂政、要离等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一位这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分) |
(一)(12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①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③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④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⑦,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①佣:受人雇佣。 ②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③甲第:指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④钧:同“均”。⑤炼珍:烹制的精美食品。⑥尚食:这里指皇帝的食品。⑦鼎:青铜制的饮器。)(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命妪煮芋以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乃不知有汉 | C.而向之香而甘者闻之,欣然规往 | D.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骈死于槽枥之间 |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相国未及第时,曾有一次为了避雨躲在屋檐下,身体单薄,显得颇为狼狈可怜。 | B.相国及第后仍想念先前的芋,表明他很爱以前的苦日子。 | C.丞、尉对芋老人待之以礼,显示了他们的趋炎附势。 | D.芋老人的话表明地位的不同会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老人延入坐 (2)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3)相国遽惊谢曰 (4)厚资而遣之 小题4:翻译(2分)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小题5: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