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10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10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轻寡人__________ 
(2)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
(3)以头地耳_________ 
(4)秦王色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原因。
小题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是(  )(2分)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小题4:、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是如何进行反击的?(2分)
小题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唐雎毫不畏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秦王的天子之怒。
小题1: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即使。(3)
抢:撞。(4)挠:屈服。
小题2:B、以:把。为:看作。故,所以。错,通“措”,安放,安置。
小题3:A、B、D三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结构助词,的。
答案不对
小题4: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
小题5:说明秦王害怕了。这是从侧面表现唐雎,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雎曰 (谓:告诉)B.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C.天下缟素(缟素:穿丧服)D.长跪而之(谢:道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①徒有先生也②头抢地耳
C.①此庸夫怒也②夫专诸刺王僚也
D.①秦王怫怒②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小题3:.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叙述“天子之怒”引起战争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炫耀武力,想用战争来进行恫吓。
B.外交辞令中常有言外之意,“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他将效法三人,刺***秦王。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示秦王已经屈服,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对,并主动放弃了这场战争。
D.在唐雎与秦王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1)天大雨   (       )          (2)失期,皆斩(      )
(3)天下秦久已(      )          (4)以为死   (      )
小题2:.摘引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失期,法皆斩。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睫。王之兵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硚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于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患智:担心人的见识。庄硚,楚国的大盗,其实是人民起义的领袖。)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2分)
(1)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睫      (2)王之兵败秦、晋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的正确译文是(  ▲    )(3分)
A.所以,了解人的困难,不在于了解别人,而在于了解自己。
B.因此,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
C.所以,掌握知识的困难,不在于别的见解,而在于自己的见解。
D.因此,认清人的困难,不在于别人怎么说,还在于自己怎么看。
小题3:.楚庄王伐越的理由是什么?(3分)
小题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二)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⑤,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经年:一年左右。
④干:求见。 ⑤甫: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手不书(放下)B.颠坠崖谷(有时)
C.有土寇(恰好)D.如是千百遍(日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出门则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B.必无所疑已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自练乡兵与角孔子曰:何陋
D.几所擒仅有“敌船”火所焚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②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小题4:.顾炎武和刘羽冲都是好读书之人,但他们学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2分)
(1)公衽而避________ (2)非君人者之言也  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3:.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