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三 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三 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三 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两岸连山,略无处   阙:               (2)沿溯阻绝   沿:
(3)王命急宣   或:                       (4)多趣味   良:
小题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3:.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小题4:.第④段写了秋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5:.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的入口处,参观者一进入,脚就踩在一
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长江三峡特有
的猿啼声,不时传到游客的耳畔。请你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2分)
                                                                                       
                                                                                       
答案

小题1:(1)通“缺”,中断   (2)顺流而下   (3)有时   (4)很
小题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小题1:B
小题1:(1)林寒涧肃。(2)表现三峡秋景凄凉、冷清的特点。
小题1:设计的意图是让游客一进去就能感受到三峡的壮美,激起游客观赏的***,显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吴均《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2分)
①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②月色入: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简答。(4分)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
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文段中划线的文言实词。(2分)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小题3:.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与民同乐”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5--9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小题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小题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小题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小题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①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②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③堙(yīn):填。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九十                  炎帝之少女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画一处)(1分)
常衔西山之木石
小题3:.下面划线的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汝心固              常衔西山木石
B 河曲智叟笑止之日      面山
上多柘木             如土石何?
D 杂然相                高可二黍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小题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什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说说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童趣》,完成22-24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昂首之,项之为强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徐喷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丛草为林
C.余于土凹凸处
饮食百物皆倍穹
D.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为:                                                             
小题3:.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