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8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
答案
小题1: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 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 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 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小题1: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 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 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
(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 小题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小题4:.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小题6:.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译文: 小题3:.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4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小题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小题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4:.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3分)A.并***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 C.并***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 小题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