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太山:指泰山。 ②少选:一会儿。  ③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④奚由:即“由何”,从何。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一食尽粟一石(         )          
(2)才美不外  (         )   
(3)鼓而志在太山(         )          
(4)伯牙破琴弦(         )
2.下面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真无马耶   鸣之而不能通意                      
B.虽有千里能  钟子期听                               
C.伯乐不常有  天下之士皆至                     
D.策之不其道  而无接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用原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谈到什么话题?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有时
   (2)同“现”,显露
   (3)正好,刚好
   (4)断    
2.C
3.(1)想要和一般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只是弹琴像这样,贤能的人也是这样。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人才(或:知音)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与无奈;
 【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礼贤下士、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6.示例: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解释下面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无论魏晋(  )
(4)来问讯( )
2.翻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回答:选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传达出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提示:列出古文篇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天大雨(       )
(2)今亦死(       )
(3)门曰(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雎曰——告诉
B.鹰击于殿上——通“苍”
C.天下缟素——穿丧服
D.长跪而之——道谢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唐雎使于秦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徒有先生也 头抢地耳
C.此庸夫怒也 夫专诸刺王僚也
D.秦王怫怒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3.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叙述“天子之怒”引起战争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炫耀武力,想用战争来进行恫吓。
B.外交辞令中常有言外之意,“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他将效法三人,刺***秦王。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示秦王已经屈服,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对,并主动放弃了这场战争。
D.在唐雎与秦王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③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④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⑧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涉及到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东汉人,学识渊博。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无从书以观 专心
B.慕圣贤之道 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得患失
D.未尝稍降色 义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