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题型:天津市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四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        不物喜,不己悲  
B.小大狱      四时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D.登轼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文中“忠之属也”指的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B.文章第二段用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对比的方式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C.文章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曹刿论战》的题目,是后人加上的。
答案
1.B   
2.C  
3.A
举一反三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衣冠(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D.寡人之耳者(听见)
2.下面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皆以美于徐公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妻、妾、客说邹忌美于徐公的原因。
B.邹忌入朝见齐威王,由家事推及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又有善于纳谏的君主,所以最终“战胜于朝廷”。
D.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直率的贤臣和虚心的明君这两个人物形象。
题型:天津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下列小题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②长厚不忤物:指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③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④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之    禽:通“擒”,抓获               
B.汝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    欲:欲望                       
D.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天津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此自放_____
年来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______”和“______”。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天津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灵公妇人而丈夫饰者______
②公使吏禁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答:_______________? 
②逾月,而国莫之服。
答: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公输》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9—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