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卖油翁》,完成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课文《卖油翁》,完成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1.解释句中加粗字的含义。 尝射于家圃 尝:_____________ 睨之 睨:_____________ 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____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之”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陈尧咨的善射,只一笔带过,为什么对卖油翁的酌油却写得如此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曾经;斜着眼看;盖;打发 2.无他,但手熟尔 3.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4.突出卖油翁的形象和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墙砖,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之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之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下,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负,背) B.有卖蒜叟,龙钟伛偻(龙钟,身体衰老的样子) C.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券,书) D.打死勿怨(怨,埋怨)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在南阳县,杨二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众很多,如墙一样。 B.本文人物描写自然,如“杨大怒”“杨愈怒”“叟笑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内容严谨、完整、思路流畅,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D.本文善作铺垫,开头杨二表演武功,就为后文表现卖蒜叟作了生动的铺垫。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陈元方和方仲永有很多相似之处,试归纳一下,看看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中分别有对陈太丘之友和仲永之父的指责之意,试作简要概括。 指责陈太丘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责仲永之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才能,陈元方和方仲永有哪些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评价仲 永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乘船》,完成题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节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元方时年七岁/故时有物外之趣 B、三人行,必有我师/陈太丘与友期行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3、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友人至而不见太丘,“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友人发怒的原因。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针锋相对,致使“友人惭”。由此可知“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本文的核心。(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文中蕴涵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
三峡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 (2)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 (3)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