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阅读并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并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①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2.翻译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示例: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
  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答案不唯一)
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意对即可)
5.B
6.示例: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并回答问题。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过:____________________
(2)诣: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____________________
(4)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 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 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 (夸耀)
B.尝射于家 (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之 (瞪眼睛)
D.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但微颔之
③尔安敢轻吾射
④我射不亦精乎
⑤康 肃笑而遣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 ①凋:凋零。②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③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④女:通“汝”。⑤知:聪明,通“智”。
1.翻译下列句子。
(1)不愤不启。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
2.孔子是怎样理解“知”的?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乘船》,完成1—4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开始犹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坚持不舍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王朗开始欲携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欲舍此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你帮助而又损害到你自身利益的事,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