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 )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博览群籍 凡三往,
B.《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
C.忽眠中 皆朝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 实是欲界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A(2)B
2.D
3.C
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臣: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请重法以禁止:_______
(2)朕当奢省费:_________
(3)徭薄赋:_____________
(4)用重法邪: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1)路不拾遗:__________________
(2)商旅野宿: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歧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  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①惰慢骄,孝敬衰焉 ②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取白衫且止:__________________
(2)觉其故:__________________
(3)奴以米酒: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得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
(3)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
(4)天下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4.填空。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