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害群之马》,完成1-3题。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害群之马》,完成1-3题。 |
害群之马 |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2.翻译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治理天下的人,又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意对即可) 3.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4)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翻译句子。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④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中的加粗字。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____________ (4)悉可俯拾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窃糟》,完成问题。 |
窃糟 刘基 |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日:“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日:‘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 C.索而饮之(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 3.翻译句子。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完成1~4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何苦而不平 苦:劳苦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少而***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翻译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文章空白处填上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与第二、三、四段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 3.“我”“昂首观之”,在看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你有这样的时候吗?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第四段中与“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昂首观之________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______________ (3)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 (4)必细察其纹理___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丛草为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幼时为什么能“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中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文中找出五个成语,把它们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