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

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 ____(2)女知之乎____(3)恕乎!____(4)不习乎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
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迷惑;(2)教导;(3)大概、也许;(4)老师传授的知识
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3)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3、任重而道远
4、己所不欲,勿施于
5、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的一部书。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亦乎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夏 蚊 成 雷 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心 之 所 向 则 或 千 或 百 果 然 鹤 也 昂 首 观 之 项 为 之 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项为之______________
喷以烟______________
出神______________
数十______________
3.请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文中的成语。
示例:庞然大物:体积非常大的东西。
①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写出文中体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乙]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张元之 怪:责备
B.速医治之 延:邀请
C.一牛,老且跛 遗:留下
D.之使出 引:牵,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今人所弃而死 不足外人道也
B.若见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C.将鬻屠肆 欲有求我也
D.杖击牛曰 衾拥覆,久而乃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元嘉末,为湘东王国常侍。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①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②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③,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选自《南史·虞愿传》,有改动)
  【注】①以:因为,由于。②罢:离开。③浮图:佛塔。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
⑴吾妻之美我者,我 私:______________
⑵愿去无异容 徐: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帝王的错误,邹忌和虞愿都有所进谏,二人的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之所向,则千或百  或:或者
B.做青云白鹤      观 :景观
C.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
D.出神,不觉讶然一惊  方:正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留蚊 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常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童趣》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
B.《童趣》中不论是“鹤唳云端”还是“庞然大物”都是幼年作者的错觉所造成的。
C.作者以一颗天真的童心作为出发点,运用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使形象显得十分逼真,全篇洋溢着新奇烂漫的情趣。
D.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即物自身所有,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