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⑴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 ⑵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 ⑶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 ⑷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⑴出名 闻名⑵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⑶长到,爬上⑷快乐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疑人窃履 |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1.为下面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口 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满坐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 ⑶诚不可缺 诚:_______________ ⑷卒亡天下 亡: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源于《桃花源记》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源中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