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浩浩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而往,暮而归  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以俟夫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也  子子孙孙无匮也(《愚公移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 的乐当做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日:“此们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阻之(或者)   
C.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日:“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前后如此:________________(2)时朝廷虽尝禁止: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兴:________________
(2)淫雨霏霏,连月不:________________
(3)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
(4)心旷神怡,宠辱忘: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说“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竞止坞中曹家店。    
注: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挲。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同类的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对比,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粗的“溯”“蹊” “及”“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义,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霍子衡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中乡试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语之曰:“《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三子皆应曰:“惟大人命!”子衡援笔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悬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绯袍家庙。先赴井死。妾从之,应兰偕妻梁氏及一女继之,应荃、应芷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惟三孙得存。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号(公元1573—1619年)。②〔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③〔太仆〕官名。④〔语〕对……说。⑤〔若〕你。⑥〔绯袍〕红色官服。⑦〔谒〕拜见,祭拜。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子 衡 乃 召 妾 莫 氏 及 三 子 应 兰、 应 荃、 应 芷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官太仆时(   ) (2)大人命(   )  (3)朝服(   )
3.用自己的话说说“《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霍子衡在兵败临死之前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霍子衡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