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马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执策而临之 策: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3)其真无马邪? 其: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马鞭 (2)方法 (3)难道 2、 (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2)(喂马的人)拿着鞭子来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或在位者对人才起决定 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 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从________和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3.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猛浪若奔,《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学了本文后,你认为描写自然景物需要注意什么? |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的程度。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怀氏”“葛天氏”是什么时代的人?结尾两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
马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日:“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日:“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老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史记》对:___________ (2)遂取书阅之:___________ (3)不数行: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