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彼竭我盈,故之      :_______  
(2)然后襄公之              :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
2、C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 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 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     (       )  
(2)军中将军令            (       )
(3)将军,军中不得驱驰           (       )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谢       (       )
2、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 “真将军”的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帝劳军,来到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与霸上及棘门军营是大不相同,可谓是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汉文帝和他的卫队在细柳遇到了哪些意外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下面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稍降辞                                                       
(2)负箧曳                                             
2.翻译句子。
(1)或遇其叱咄         
                                                                                        
(2)媵人持汤沃灌
                                                                                        
3.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做到“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题型:北京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2)小惠未,民弗从也(      )
(3)小大之(      )                 
(4)公将之(         )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结合课文谈谈曹刿请见的原因 是什么?
                                                                                        
4.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                    ”之时。(用原文词语填空)
5.全文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刻画出曹刿的鲜明形象。请结合本文来做具体的分析。
                                                                                         
6.有人说,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题型:安徽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1—7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于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 ,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臣。***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为械。(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C、虽***臣,不能也。(      )
D、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B、公输盘诎。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C、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3、选出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
A、胡不我于王 于是公输盘                      
B、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吾不言。”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C、公输子之意不过***臣 邻有敝舆而窃之                            
D、子墨子守圉有余 公输子意不过欲***臣
4、翻译下列句子。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虽***臣,不能绝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这段文字的大意,用简要的话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6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A、非不深也(      )   
B、而去之(     )   
C、以天下之所(     )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道: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去: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寡助之至                                              
C、至: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3、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