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伤仲永( ) 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世 隶耕( ) 或以钱币乞之 ( ) 2、“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出下面。(只需写出序号) 忽啼求之( ) 卒之为众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送孟浩然 之广陵( ) 3、翻译: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 ”,而这又是由“ , , 。 |
答案
1、哀伤,叹惜;同“攀”,牵,引;隶属,属于;有的人。 2、①⑤③② 3、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很惊奇,渐渐地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举一反三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 2、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识书具 B、即书诗/四句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稍稍/宾客其父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父异焉 异:_____________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_____________ ⑶不使学 使:_____________ ⑷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得为众人而已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牧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蹊:践踏。 策:通“册”。恬:心情安适。韩性:大学者。通儒: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学者。 被:通“披”。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原因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4、从本段文字看,王冕具有的两项品质是( )( ) A、孝敬老人 B、尊敬老师 C、勤奋学习 D、知错就改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传一乡秀才观之( ) 指物作诗立就 (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 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 3、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 4、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体会。 |
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与朱元思书 吴均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3.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 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
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