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骐,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下面句子。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欲穷其林 怡然自得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3.(1)环境优美 (2)和睦安乐 (3)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
塞翁失马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此独以破之故, 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 (3)人皆吊之( ) (4)近塞之入,死者十九( )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咏雪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 )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相委而去( ) (4)入门不顾 ( ) 2.翻译下列句子。 (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 )尊君在不? 3.除了上文内的两种比喻,请根据你观察到的雪花形态、色彩及其飘落的特点,尽情发挥想象力,写一个优美的比喻句来描述纷飞的大雪。 4.根据课文内容,请你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谢道韫、陈元方的性格特点。 谢道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干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赦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权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2)有一老父衣粗衣 ( ) 3)能谤讥于市朝 (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 2.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答: 3.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 4.【乙】文“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答: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景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答: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令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⑧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用矛(善于、擅长) B.一举而毙(***死) C.适值偷在市饮酒(刚好) D.弓乎者忽谓偷日(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答: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