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懦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鞑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注释:①北直隶:今河北省地区。②阑人:擅自闯入。③摄篆旁邑:代管邻县政务。④选 (xǔn)懦怖急:怯懦恐惧。⑤行:商店。   
1.与“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中“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长铲     
B.吾上恐负朝廷      
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D.未尝稍降辞色   
2.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薄(单薄)城     
B.官(作官)京仓大使
C.然苦无械(机械)
D.直(仅仅)取诸我
3.下列句中“从”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从我***贼护家室
B.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子路从而后
D.公子从车骑
4.下列各句中“诸”与“直取诸我”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假诸人而后见 也
C.予观雁荡诸峰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5.有关阎典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阎典史的祖籍本不是通州,他四世 祖因为为官,才将家搬到通州。
B.由他出面组织抗贼,是因为县令不在当地,且丞、簿又怯懦恐俱。
C.当江盗逼近县城的时候,阎典史挺身而出,使用巧计,将敌击退。    
D.大敌当前,阎典史不仅拿出自己的钱为大家购买军械,而且亲临前线,亲手***敌。  
答案
1.A
2.B
3.D  
4.B   
5.C
举一反三

背诵课文《板桥题画二则》回答问题。
1、题画一中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阶段?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画一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画二中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加粗词。
(1)亦不(_________)其姓字      
(2)(_________)以为号焉
(3)(_________)在必醉            
(4)(_________)饮辄尽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轮扁斫轮
  《庄子》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 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 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 用刀斧砍。③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④徐 :宽松。⑤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⑥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⑦数:技术。⑧喻:明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放下)椎凿而上   
B、轮人(怎么)得议乎      
C、不徐不(快)       
D、臣之子亦不能受(接受)之于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桓公读书堂上               有数存其间
B、圣人言也                       臣也以臣之事观
C、臣不能喻臣之子           是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D、释椎凿上                       既醉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轮扁说的这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词。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___                            
(3)任意东西。东西:_______________                 
(4)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理解。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要还∕余人各复延至其       
 B、欲其林∕山恶水  
C、率妻子邑人来此境∕陷入境   
D、向所志∕病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着眼于“异” 字, 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C、本文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用心。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