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课文《板桥题画二则》回答问题。1、题画一中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阶段?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课文《板桥题画二则》回答问题。1、题画一中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阶段?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背诵课文《板桥题画二则》回答问题。
1、题画一中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阶段?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画一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画二中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指“客观物象”,“胸中之竹”是创作构思,“手中之竹”指画面形象,在艺术手法上强调了“意在笔先”。
2、本则先叙后议,强调了郑板桥作画之创意。
3、板桥作画时的变化求新。与文与可挂珠似胸有成竹不同,板 桥画竹时,虽胸无成竹,但有多年生活积累,信手拈来,亦成章法,与胸无成竹一个道理。对比中突出板桥作画的特色。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加粗词。
(1)亦不(_________)其姓字      
(2)(_________)以为号焉
(3)(_________)在必醉            
(4)(_________)饮辄尽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轮扁斫轮
  《庄子》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 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 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 用刀斧砍。③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④徐 :宽松。⑤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⑥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⑦数:技术。⑧喻:明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放下)椎凿而上   
B、轮人(怎么)得议乎      
C、不徐不(快)       
D、臣之子亦不能受(接受)之于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桓公读书堂上               有数存其间
B、圣人言也                       臣也以臣之事观
C、臣不能喻臣之子           是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D、释椎凿上                       既醉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轮扁说的这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词。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___                            
(3)任意东西。东西:_______________                 
(4)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理解。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要还∕余人各复延至其       
 B、欲其林∕山恶水  
C、率妻子邑人来此境∕陷入境   
D、向所志∕病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着眼于“异” 字, 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C、本文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用心。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伯牙鼓琴           善:__________________           
(2)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