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花之隐逸者也( ) (4)花之君子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多(2)少(3)指隐居的人(4)指品德高尚的人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娇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啊。 3.A 4.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1)最喜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醉翁亭记 |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 (2)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 (3)未果,寻病终 未果____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异焉 异__________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__________ (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__ (4)令作诗 令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