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 (2)怀民亦未寝( ) (3)相与步于中庭( ) (4)但少闲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叙事、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事),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景),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情),这是情之深者。 4.文中“闲人”指谁?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想到(2)睡(3)一起(4)只,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月夜行步 月色如水 发闲人之叹 4.示例:指作者与张怀民,他们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5.示例: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
西湖 袁宏道 |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桃花源记(节选)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 (2)具答之( ) (3)乃不知有汉( ) (4)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陋室铭》,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无白丁( ) (2)斯是陋室( ) (3)可以调素琴( ) (4)惟吾德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_______和_______比喻“陋室”,用“仙”和“龙”比喻________的人。 (2)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赞同这种选择朋友的方式吗?你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花之隐逸者也( ) (4)花之君子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1)最喜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