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_________
(2)行百余里                          比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等同,一样 
   (2)及,等到
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学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从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4)弗之怠               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3.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面写出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4.填空。
(1)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媵人持沃灌           _______________
(2)再长山朱氏           _______________
(3)往往馕粥不充           充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也。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1.试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反问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韩愈的《马说》文,并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一食尽粟一石(     )
3、下面各组加粗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鸣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的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表达的意思。(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箭而欲***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补写上文中划横线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体的字。
(1)邹忌八尺有余                      修________________
(2)王之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
(3)镜而自视                             窥________________
(4)故木愈高者愈惧                  缘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