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题型:四川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根据句意解释下面两个加粗的词。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上。(每根横线上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交错相通。②妻子和儿女。
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3.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4.C
5.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升序》选段,完成1~3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加粗词语。
(1)无冻馁之患        冻馁__________
(2)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余__________
(3)言和而色夷                            色夷__________
(4)非天质之卑                             天质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选文第一段“太学生”学习方面的四个优越条件补充完整。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     ) (     )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短文《师旷撞晋平公》,完成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
  注:①莫乐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②莫之违:没有谁敢违背他。③师旷:春秋时晋国宫廷一个叫旷的盲乐师。④援:执持,拿。⑤衽:衣襟。⑥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释之,以为寡人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南潇湘(   )
⑵云归而岩穴(   )
守(   )
⑷百废兴(   )
⑸增其旧(   )
⑹尝(   )
2.选出第③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第②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抒发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警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给加粗字注音。
(1)袍( ) (2)然( ) (3)稍( ) (4)叱(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媵人持沃灌       汤___________
(2)无冻之患矣       馁___________
(3)主人日再食        食___________
(4)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
C、岂他人过哉
D、坐大厦下而诵《诗》《书》
4、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加粗词语。
清冽(   )
潭中鱼百许头(   )
折蛇行(   )
神寒骨(   )
2、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小石潭的“小”?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为什么最后却发出“不可久居”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