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罴①说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

文言文阅读。罴①说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柳宗元 
  鹿畏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寂寂:悄悄地。④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挽:拿来。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罴之状,发人立(通“披”)
B、为鹿鸣以其类(感动)
C、伺其至,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而至(快步.行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B
3、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举一反三
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习惯养成、难题探究、同伴合作、社会实践……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们有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获得了成长。
  请你以“我懂得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中的空白处可填上一个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何易于挽舟
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柯易于,安徽人,时任益昌县令。挽舟,指拉纤。②益昌:今四川广元一带。③刺史治所:州郡长官的驻地。④腰笏(hù):把手板插在腰带上。⑤隙:空闲,这里指时间。⑥属令:属于县的县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多(   )宾客歌酒
(2)至则(   )民挽舟
(3)(   )舟上下
(4)偕骑还(   )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何易于(曾经)为益昌令
B.易于(就)自腰笏
C.(正)春,百姓不耕即蚕
D、当其无事,可(认为)充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赞美何易于,请你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不可缺    诚:                       
(4)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题型:山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
(2)连月不(   )
(3)暮冥冥(   )
(4)至若春和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列的意思。
(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4、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