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_
(2)自枉屈     猥:_______________
(3)除奸凶     攘:_______________
(4)一日三至而得见 弗: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躬:亲自。(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4)弗:不,没有。
2.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3.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4.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5.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答不加分)
(1)何战   以: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  偏: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  狱:______________
(4)神弗也  福: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选文中,“取信于民”具体指哪一件事?(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卑  鄙:____________
竭驽钝      庶:____________
伤先帝之明    以:____________
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间:___________
⑵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狱:___________
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_________
⑷小惠未,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__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      不物喜,不以己悲。
B.战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C.登轼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D.小大狱     四时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①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昳  丽:___________
(2)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___________
(4)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齐王下令后,进谏者由“_____________”到“时时而渐进”,再到“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说明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2)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然后得出“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的成效。
4.读完本文,你从邹忌和齐王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1)小惠未,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再:___________
(4)既克,公问其         故: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