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____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   至_____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   逮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得到(2)请教(3)周到(4)及,到
2.C和D
3.(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
4.[甲]抄书求师 [乙]凿壁偷光
5.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比至(   )
(2)坚执锐(   )
(3)其长吏(   )
(4)诸称王故人皆自引(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复立楚国社稷
B、说陈王曰       以为亡
C、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
D、杀之应陈涉      乃入见。问:“何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
【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官。③其:语气词,无义。④而:同“以”。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漏(   )
⑵悉以之(   )
⑶其谁可而之(   )
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午非子之子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乙】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5.今天,从人才的角度,我们应对中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1)人恒,然后能改(   )
(2)入则无法家士(   )
(3)征求无(   )
(4)百姓不(   )
3.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耕于南阳   躬(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③己爱民    约(     )
   ④仰于官    悉(     )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