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吴均《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粗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 ②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答案
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这里指门窗) 2.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以) 3.①描写 议论 ②闲 仙 |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①屈伸呼吸,终日于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②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舍然③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 文言文阅读。 | 三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⑵成列:指摆好阵势。⑶既:尽,全部。⑷司马:官名,指子鱼。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⑹门官:国君的卫士。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⑴下视其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