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⑵成列:指摆好阵势。⑶既:尽,全部。⑷司马:官名,指子鱼。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⑹门官:国君的卫士。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⑴下视其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神弗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2.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3.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4.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及其未既济
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出师表》6-7段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贵州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甲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便有妇人惊欠伸 觉____________
⑵今客此     鼓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粗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者/起坐而喧
B.以妙绝/愚以宫中之事
C.弹絮为业/丛草为林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加粗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大言主之失(   )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面(   )
③宣以班诸吏(   )
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
⑤将何理天下乎(   )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____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   至_____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   逮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