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
水仙 (清)李渔 |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时( ) (2)欲购无资( ) (3)请已之( )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 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意对即可) 2.B 3.(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4.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 ②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 ③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④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 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课本原文一样,没有书写错误。 B.第一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是“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得之则生”两句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两句中的“是”字翻译的意思相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的什么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③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⑦,门人事⑧冕如事性。 【注】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依:依靠,这里有寄住之意。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⑧事:侍奉,服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援疑质理( ) (2)色愈恭,礼愈至( ) (3)暮乃反( ) (4)父怒挞之(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益 慕 圣 贤 之 道。 (2)窃 入 学 舍 听 诸 生 读 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