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

文言文阅读。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   )
(2)购无资(   )
(3)请之(   )
(4)是何异于不金陵(   )
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意对即可)
2.B
3.(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4.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盗/满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
D.公之,喟然叹曰/余之,且曰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朝衣冠:______________
视之:________________
③皆美于徐公:__________
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甲]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课本原文一样,没有书写错误。
B.第一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是“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得之则生”两句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两句中的“是”字翻译的意思相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故不为得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_____
(3)今为妻妾之为之: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的什么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反,亡其牛,父怒挞,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依:依靠,这里有寄住之意。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⑧事:侍奉,服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援疑理(     )
(2)色愈恭,礼愈(     )
(3)暮反(     )
(4)父怒挞(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益 慕 圣 贤 之 道。
(2)窃 入 学 舍 听 诸 生 读 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