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布衣之怒: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矣:___________________
(3)长跪而之日:_______________
(4)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字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仓鹰击殿上 休祲降
B.挺剑起   长跪谢之日
C.天子怒   夫专诸刺王僚也
D.头抢地耳  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
3.请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平民
   (2)明白,懂得
   (3)道歉
   (4)只
2.B
3.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其一,对自己所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其二,警告秦王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三人成虎》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子子邯郸  质:做人质
B.市无虎明矣  之:结构助词,无实义
C.愿王之    察:观察
D.后太子质   罢:结束
2.请将“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成虎”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许寡人 食之不能尽
B.愿守之弗敢易 未果,寻病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者 此诚危急亡之秋也
D.否,非若也 安能辨我雄雌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识破秦国野心,拒绝了秦王要求后,希望唐雎能去化解秦王的“不悦”。
B.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接受“易安陵”。
C.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雎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
D.唐雎申明“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多)
B.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有闻(少)
D.乎众矣(适宜)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花     问所从来,具答
B.李唐来       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不妖     密愧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虽我之死,有子存
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暮冥冥 薄:___________________
国怀乡 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春和明 景: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烟空 一: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